为丰富支部活动形式,强化党员“三农”情怀,6月3日,党校办支部联合农学院行政支部走进北校区试验田,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教育主题党日活动,近30名党员参加了活动。
农学院王成社教授从被毛主席誉为“一个小麦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的赵洪璋院士说起,向大家介绍了学校选育的优良小麦品种和育种过程。刘曙东教授和奚亚军教授分别结合“西农100”和“西农119”小麦品种的培育过程和优良特性,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小麦“育种课”。王成社教授动情地说:“小麦育种工作确实辛苦,有风吹日晒,更有不断的失败。但我们是真的热爱这份事业,在育种工作中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成就感,支撑着我们继续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品种!”
炎炎烈日下,同志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小麦育种工作的艰辛,被科学家们甘于奉献,勇于吃苦的精神深深感动。党校办支部书记孙马表示,此次与农学院行政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同走进麦田,参加三夏劳动,是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具体行动。农学院的各位专家教授长期以来为我国小麦优良品种选育付出了艰苦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做出了重要贡献,生动地诠释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他勉励青年干部时刻牢记总书记“强农兴农”的嘱托,立足本职岗位,牢记宗旨意识,时刻服务师生,在实践中践行“西农精神”,培育家国情怀,为学校“双一流”贡献力量。
党校办支部张鹏飞很有感触地说到,因为是农村长大的,从小就参与过很多农活,对小麦播种收割有一些直接的感触和认识。通过参加今天的主题党日,更有一番特别的感悟:听了三位专家的讲解,对小麦育种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了专家教授为了培育小麦良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试验田里精挑细选,甚至几代人接续奋斗,初心不改;看到专家教授黝黑的脸庞,脖子上的汗珠,谈到小麦良种就好像谈到自己孩子那样自豪的表情,真正体会到了专家教授忘我奉献的使命担当。这次主题党日是一次关于“初心”和“使命”的生动鲜活的实践教育,对我们这些经常坐在空调房子里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广大教职工做好服务的决心和行动自觉。
党校办支部赵静说到,过去都是在照片上,在新闻报道里看到小麦育种专家的辛苦,今天在35度高温的麦田里中实地感受了农业工作者的艰辛,不禁对一代代扎根黄土、吃苦奉献的西农科学家肃然起敬。正是这种对三农事业孜孜以求的热爱,这种耐得住高温酷暑,忍得了冷板凳寂寞的坚韧和自信,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优良小麦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西农贡献”。这次主题党日活动意义非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强化立足岗位、服务师生的宗旨意识,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工作水平,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党校办支部刘晴蕊表示,通过这次支部活动,使我更深刻的了解到小麦育种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一粒种子的选育,往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小麦育种专家们对工作的热情,坚韧的毅力值得我们每一名同志学习,他们真的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勤劳实践者,更是“西农精神”的最美践行者。
党校办支部卢小三说到,这次主题党日活动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是我进校工作以来首次在田间地头听一线专家讲授小麦育种技术及品种选育背后的故事,它让我对学校科研成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育种人员身上的科学奉献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也强化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坚定了我坚守本职岗位工作的信心,激励着我为这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努力。
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劳动实践课,更是一堂深刻的党性教育课,我们要以学校科研专家为榜样,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发扬“西农精神”,共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地址: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邮编:712100
电话:029-87082809 87082810(fax) 邮箱:office@nwafu.edu.cn